3773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各省高考 - 吉林高考 - 正文

2019吉林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

来源:吉林招生考试院 [2019-5-24] [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]

吉林:关于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

- 1 -
吉教联〔2019〕21 号
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《关于做好高职扩招
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》的通知
各市(州)、长白山管委会、长春新区教育局、发展改革委(局)、
财政局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农业农村局、退役军人事务局,
梅河口市、公主岭市教育局、发展改革委(局)、财政局、人力
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农业农村局、退役军人事务局,各高等职业
院校:
《关于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》已经省政府同
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。
- 2 -
吉林省教育厅 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
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
2019 年 5 月 23 日
吉林省教育厅办公室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9 年 5 月 23 日印发
- 3 -
关于做好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
 为全面贯彻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落实今年政府
工作报告提出的“全国高职院校扩招 100 万人”的战略部署,依
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《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》,结合
我省实际,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一、任务与措施
(一)明确扩招重点,科学分配扩招计划。高职扩招重点布
局在我省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和省现代化示范院校等优质高职院
校,区域经济建设急需、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,
以及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;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、
中职(含中专、技工学校、职业高中)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下岗
失业人员、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报考高职院校的群体。对退
役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农民工、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列招生
计划。高职院校要加强与现有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机构合作,让
更多残疾人接受适合的高等职业教育。在学前教育、护理、家政、
养老、健康服务、现代服务业等领域,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
规模。统筹普通教育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,为各类群体提供灵
活多样升学和培养模式。
(二)实行灵活多样教育模式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高职院
校要贯彻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,针对应届与非应届、
就业与未就业、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,分类编制专业人
才培养方案,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。对退役军人、
- 4 -
下岗失业人员、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可单独编班,进行
单独授课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,创新实习管理方式,严格教学组
织和考核评价。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探
索,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、积累和转换,积极引导新增生源
参与 1+X 证书制度试点。在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
专业,全面推广政府引导、行业参与、社会支持、企业和职业学
校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。
(三)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推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。坚
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,注重坚守专业精神、职业精神和工匠
精神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加
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,通过院校间资源整合、校企合作、专
项培训、专项招聘等多种方式,加快补充急需的专业教师。开发
适用于不同生源类型的新型活页式、工作手册式等教材,充分利
用信息化技术,整合专业教学资源,加快优质资源共建共享。针
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、因材施教,普及推广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
情景教学、导向教学,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,促进自主泛
在个性化学习。
(四)加强就业指导,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。做好全省
高职扩招后就业创业教育规划,重点加强对新增生源的指导和服
务。高职院校要结合就业形势和生源类型特点,强化职业生涯发
展教育,帮助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,找准职业定位。人力资源
社会保障、农业农村、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别对退役
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就
- 5 -
业服务。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、就业、参加机关事业单位
招聘、职称评审、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
遇。
(五)加大财政投入,落实国家相关政策。统筹中央和省级
资金,加大对高职院校扩招的支持力度,年度新增加的经费,
重点向扩招院校倾斜,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生均拨款制度、奖助
学金提标扩面政策等,加强公办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薄弱环节的
改造力度,积极探索和推行政府购买高职教育服务的保障模
式。完善和落实相关奖助学金、学费减免等资助政策,退役军
人学费资助按高职院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,每生每年最高
不超过 8000 元,超出部分自行负担;按规定给予退役军人学
生助学金资助,其他奖助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。下岗失业人员、
农民工、新型职业农民考入高职院校,按照现行规定享受资助
政策。
二、考试与录取
(一)实行两次补报名,做好报考资格审查工作。2019 年我
省组织两次高职扩招专项考试补报名。补报名工作由省教育考试
院组织实施,不收取报名费用。首次补报名在 5 月 25 日至 30 日
进行,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、中职(含中专、技工学校、职
业高中)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农民工和新型职业
农民等报考高职院校的群体。第二次补报名在 10 月 15 日至 20
日进行,重点面向退役军人。考生报名条件及户籍、学籍审查按
照《关于做好 2019 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
- 6 -
名工作的通知》(吉招委字〔2018〕9 号)标准执行。已经参加高
考报名的考生,不再参加高职扩招专项考试补报名。做好补报名
宣传动员和考生资格审核工作,教育部门负责高中、中职应届毕
业生的宣传动员,会同公安部门审核考生户籍、学籍信息;退役
军人事务部门负责退役军人宣传动员,审核退役军人身份;人力
资源社会保障部门、农业农村部门分别负责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
工、新型职业农民宣传动员及身份界定工作。取消高职招收中职
毕业生比例限制,允许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往届中职毕业生参加
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。
(二)针对不同考生特点,实行灵活考试方式。我省高职扩
招专项考试,不收取考试费用,实行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。对于
以普通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身份报考的考生,采取“文化素
质+职业技能”考试方式。对于以退役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农
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身份报考的考生,可免予文化素质考试,由
各招生院校组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测试。对于符合免试
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,由高职院校予以免试录取。对取得相关职
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,报考相关专业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。高
职院校可通过联合考试或成绩互认等方式,减轻考生考试负担。
前期已在其他考试中被录取的考生,不再参加本次高职扩招专项
考试。文化素质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实施,考试安排在
考生所在地区标准化考点内进行,考试方式为笔试,考试时间为
2019 年 11 月 9 日至 11 月 10 日(具体时间以《准考证》公布时
间为准)。考试的组织实施、监考人员的选聘培训、试题和答题
- 7 -
卡的安全保密等严格按照普通高考标准进行。职业技能测试由招
生院校自主实施,具体的测试方式及内容由招生院校自定。职业
技能测试时间为 2019 年 11 月 23 日—24 日,各招生院校须在省
教育考试院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职业技能测试。为确保考试公平、
公正,职业技能测试必须全程录像并保存三年备查。
(三)分类确定录取标准,确保达标考生被录取。承担高职
扩招任务的院校,要针对中职毕业生考生特点和退役军人、下岗
失业人员、农民工、新型职业农民等考生特点,分类确定录取标
准,确保有升学意愿且达到基本培养要求的考生能被录取。录取
工作由扩招院校组织实施,不收取录取费用。以普通高中毕业生
或中职毕业生身份报考的考生,招生院校可依据经审核公布的招
生章程,按照文化素质成绩与职业技能测试成绩所占比例核定录
取成绩,择优录取。以退役军人、下岗失业人员、农民工和新型
职业农民身份报考的考生,由各招生院校根据技能测试成绩录
取。对于符合免试条件的技能拔尖人才,由高职院校予以免试录
取。录取上报注册截止时间为 12 月中旬,录取的新生在 2020 年
春季入学。加强考试招生监督管理,严格执行高校考试招生政策
规定。严肃考试招生工作纪律,严厉打击虚假宣传、有偿招生、
买卖生源等违规行为。
三、组织与保障
(一)加强党的领导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、
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,加强党对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领导,
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,坚持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
- 8 -
德树人根本任务,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,为扩招工
作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。
(二)加强统筹协调。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
作用,建立统筹协调机制,对全省高职扩招工作做出总体规划,
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,加强监督检查。省教育厅负责协调
有关部门和职业院校建立联动机制,推动高职扩招任务落实。各
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,密切协作,形成工作合力。
(三)加强责任落实。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对高职扩
招工作实施事中督查,并将各市(州)落实情况作为年度市(州)
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。各市(州)要按
照全省统一部署,组织有关方面开展好高职扩招政策解读、扩招
宣传和生源推荐工作。承担扩招任务的高职院校要发挥好责任主
体作用,组织做好扩招政策解读、扩招宣传、招生考试、教育教
学、就业指导和服务等工作,保证人才培养质量。建立常态督查
机制,加强资金监管,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虚报套取骗取、挤占
挪用、贪污侵吞资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,依法依规坚决严
肃查处。
(四)加强政策宣传。加大高职扩招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,
及时回应社会关切,解疑释惑、凝聚共识。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
遇的相关政策,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
和地位。广泛宣传大国工匠、劳动模范等典型和技术技能人才建
功立业的先进事迹,大力弘扬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
时代风尚。

微信公众号查成绩: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
您可能喜欢的文章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 手机版

3773考试网(琼ICP备12003406号) 公安备案号:46010502000134

本站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,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: